阅见·匠心|方寸之美:印章文化与印屏的制作活动回顾

发布者:王莉君发布时间:2025-03-21浏览次数:10


 320日,图书馆文榷工坊特邀嘉定博物馆藏品管理部副主任、副研究馆员杜以志老师,为同济大学师生作"印章文化与印屏制作"专题学术讲座。讲座中,杜老师系统阐释了印章的起源与发展脉络,深入讲解印泥的选用与保养知识,并重点演示了印谱编纂规范及印屏创作的艺术手法和制作流程。



杜以志老师在专题讲座中引领师生穿越印章文化的千年时空。他以商代殷墟青铜玺为起点,勾勒出印章从身份凭证到艺术载体的演进轨迹——战国古玺的普遍应用扩展了其军事信物功能,秦汉确立玺印等级制度,至明清流派纷呈形成鼎盛格局。讲座不仅梳理了印章按用途、内容、材质的多维分类体系,更细述印钮装饰的实用价值与审美意趣,从兽形钮到几何钮皆成艺术点睛。



转入印泥发展脉络时,杜老师揭示其技术革新历程:早期泥封经唐五代雕版印刷术催生朱泥,历经水调、蜜调,再到植物油调和工艺,终成就色泽鲜润的现代印泥体系。

杜老师还结合实例讲解印屏作品的创作过程,如何统筹不同印章和边款的形制、位置及色彩组合。整场讲座生动呈现出印章文化的立体画卷,令大家在时空交错中领略传统艺术的深邃魅力。



讲座结束后,同学们还参与了校训主题印章铃印的体验活动,学习印谱的制作过程,于实践中感受传拓技艺的精妙力道与印花装裱的匠心独运。












文字:张巧

照片:刘明杨

责编:王莉君

审核:周玮  周黎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