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日,“四济物语 草木藏历——校园廿节气植物图谱专题展”在嘉定校区图书馆14楼文榷堂揭幕。图书馆副馆长周玮出席并致辞。她指出,展览不仅是校园植物的展示,更是科学探索的窗口,生态文明的实践,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,希望师生能通过展览了解校园内的植物种群,以园林美学的眼光感受生态之美,在美好的春天走进自然,拥抱自然。
展览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,展示了随季节更迭的校园植物图谱,包括物候变迁、植物演化、同济植物名录等内容,并标识了具体植物在校园中的位置。“校园植物进化树”将多种植物编织成基因谱系,在植物的亲缘关系与演化历程中,揭示同济校园中蕴藏的丰富生物资源。“如何读懂一个植物标本”带领观众开启植物认知的科学大门,理解现代植物学研究如何通过标本“凝固时间”,将生命信息转化为可追溯的生态记忆。通过建立校园植物物候数据库,编制同济节气植物志,同济学子以知行合一的理念将中华传统的节气文化转化为可量化、可传播、可延续的生态实践。
活动当天,在策展人同济大学绿巨人社团负责人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裴子豪的带领下,同学们学习了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校园物候观察方式。从嘉定校区图书馆至百鸟园,裴子豪带领大家识别校园中的动植物,从专业的角度来观察植物的叶片、种子。行至百鸟园,刚出生不久的小鹅跟着爸爸妈妈在河里游泳,长脚鹬在河边飞翔,生态画卷徐徐展开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同济校园里历历呈现。
展览将在文榷堂展出至5月。希望师生能从展览中的植物和标本中,看清生命的脉络,读懂自然界的源代码,让每一次与自然的对话都成为文明赓续的根系生长。
供稿:文榷堂
照片:刘明杨
编辑:王莉君
审核:周玮 周黎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