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2月28日,“礼敬中华·名家讲坛”2021年第九讲在嘉定校区图书馆十四楼文榷堂举行,中华诗词学会理事、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玮先生,为身处期末周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诗词盛宴,为大家讲述中国传统诗词创作的方法与故事。
诗词歌赋,意象万千。孙玮旁征博引、引经据典,从传统诗词有什么用、该怎么写、能怎么玩三方面娓娓道来,不时与听众互动,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次兼具知识和趣味性的诗词文化之旅。讲座从一则人工智能发展的视频入题,从科技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对话,带领师生步入中国传统诗词的发展历程。他从“成熟最早、宿命最深、范围最广、精英最多”四个方面向同学们详细讲述了中国传统诗词当下的发展境况,从传统农耕社会、近代工商业文明以及数字文明这条时间线入手,介绍了传统诗词在现代社会“有什么用”。
谈及“该怎么写”这一话题,孙玮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诗词的特征,尤其是韵律之美和格调之美,通过解析诗词,向大家传递了诗词写作的基本方法和理念,从四言到七言,从古风到律诗,从平仄到对仗,他带领大家领略传统诗词写作的一招一式,使老师同学们受益匪浅。在“能怎么玩”这一主题,孙玮分享了自己从事诗词创作的实践与体会,从纪游、题赠、叙旧、送别、酬答、抒怀、吊古、咏物、雅集等传统诗词的应用形式,跟大家交流传统诗词的创作经验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“老去唯甘两袖清,闲庭惯自弄阴晴。名园胜迹几重经。瘦朵黄花风背立,劳劳尘世几人醒。老夫依旧汉儒生。”“瘦影依然夕照前,白云深处倚高寒。香山秋色倍增妍。总是故园忘不得,江山浅画出毫端。丹青只把结缘看。”孙玮以自己创作的《浣溪沙·集陈从周先生诗句题<通人渡我>》两首,致敬同济的这位杰出的上海社科大师。
“有没有过走在街头,忽然被转角飘来的一首歌一首曲子,被天边的一抹晚霞、一轮落日、一弯新月瞬间抓了一下心窝,从而让你想起某件事、念及某个人的时刻?”最后,孙玮鼓励师生与诗词相遇,让诗来寻找自己,尝试传统诗词创作,去实践诗词这种含蓄深沉的美,希望更多同济师生加入上海诗词协会,为传承推广传统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瑰宝添砖加瓦。
文字:孙嘉艺
照片:王莉君
审核:周玮、周黎萍